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茶產業正值轉型期。近年來茶產業行情不佳,存在著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滯后、茶葉生產分散等頑疾。正是春茶上市時,我國茶產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有哪些?近年來出現的小罐茶對茶農茶企來說有著什么樣的借鑒意義。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分析:從“小罐茶”看傳統茶產業改革怎么改。
從最近幾年來看,茶葉市場走勢不佳,比如普洱茶,從2014年開始走勢就比較低迷。一些知名的茶葉市場,去年有不少商家撤出,可見大家對未來的預期并不算太好。
發展態勢不好,就必須要轉型。那轉型有啥方向呢?來看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經驗。武夷山市提出了自己的轉型方向。這當中就包括三點。
第一,茶葉消費當回歸大眾。茶葉曾經是百搭的禮品,茶葉價格因此水漲船高,但這最終造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那就是“買茶的不喝、喝茶的不買”。改變這種趨勢,肯定需要茶葉回歸大眾。
其二,茶產品當深入生活。目前我國的茶葉產品中,深加工產品只占3%左右,仍然存在加工技術落后、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過低的問題。而現在茶葉也正在從散裝茶走向速溶茶、袋裝差、保健茶等形式,這也使得茶葉深入消費者生活的各個層面。
第三則是茶文化應該進一步普及、進一步多元化,茶葉不但可以陽春白雪,同樣也可以下里巴人。
從前面說到這三點當中,已經看到了茶葉行業轉型過程中已經考慮成熟的一些經驗,通過這種轉型,應該會有所作為。
另一方面,找準定位是茶葉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環節。小罐茶就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小罐茶近年來開了很多店,10余家店月銷售額過100萬元,線下電商同步銷售,新銳的銷售方式和豐富的廣告投放方式值得咱們好好學習。
小罐茶主打是高端。一款20個小罐包裝的茶葉售價1000元,這個價格并不是誰都能接受的,而支撐這個高檔價位的,則是多位制茶大師的親自把關。這種產品,雖然和武夷山的轉型方式有所區別,但是這當中,可以學到另一種轉型策略,就是利用業內頂級人士身份給茶葉增加附加值的新思路。這雖然和傳統的茶文化有所區別,但這卻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小眾市場。
當然,小眾市場未必非得走高端,只要是找到了細分市場的具體需求,針對這些需求量身打造產品,就會發現新的藍海。
茶葉是農產品,同時也是文化產品,多種多樣的屬性讓茶葉的發展具備了多種可能性,可選擇的道路很多。而在茶葉市場當中尋找新的可能性,就要研究細分市場、提高產品質量,再加上適當的營銷。通過這些層面的共同推進,就能在眼下的轉型當中占得先機。
正所謂:
茶葉行業正轉型,未來方向要認清。檔次豐富品種多,先人一步靠創新。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