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發現距今大概5000年,根據《神農百草經》的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解之。”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煮著喝,把茶葉拿來當藥用。
茶字的起源:
關于“茶”字的來源,大都認為中唐(約公元 8 世紀)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荼”字。
“荼”字最早見于《詩經》,但《詩經》在不少詩篇中所說的“荼”,并不是茶。開始以“荼”字明確地包含有“茶”字意義的,是《爾雅?釋木》中的“槚,苦荼”。
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還對此作了比較詳細的注解:“樹小如梔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公元 2 世紀前期,東漢許慎在所著《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這個“荼”字,據宋代徐鉉等在該書的注中說,“此即今之茶字”。
茶葉的發展史:
1.神農時代:神農時代: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煮著喝,把茶葉拿來當藥用。
2.西周、東周: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煮,羹飲。
4.漢代:
(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化,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
(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制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的倡導;僧道生活和茶為教事吸收的影響,氣候條件也有得于茶業的發展。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的講究;斗茶獲得。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7.明代:據今600多年,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8.清代: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制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
9.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
(2)1886-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政治、經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
(3)1950-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展時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
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 關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這里都知道 .能為你提供專業、快捷的1對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貨知識!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給愛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
(本文來源昵茶網)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