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區、地域、品種、季節、時令,毛茶采摘加工習慣等,使茶菁特征,或風格,有了不同。云南大葉種是優秀的,粗略說,云南版納、臨滄、思茅幾大茶區,原料茶菁風格又有不同。茶區總體特征下,到某一座山,或甚至某一片地,細化了說還有不同,勐海五大茶山,從五個孔雀餅茶的體驗中可以感受到。這幾年,有些總結與感悟,整理出來因該是值得一讀的。
之前有簡單寫過勐海茶的特征之一,“略帶苦底,良好的協調性”,是自己領悟的感受之一,以此展開,粗略的介紹不同區域的茶菁特征與茶友分享,茶友都會眼睛一亮。不久前,與一些香港茶界前輩交流,分析了茶區及茶菁特征,很是認同,都說希望盡快成書。
今天,在廠里接待瑞典“歌德堡”號的船長皮特·卡林先生,向他介紹勐海茶廠及普洱茶,也把茶區及茶菁狀況說了一下。作為紀念品,送了皮特先生夫婦兩盒“菩提緣”茶,大益與“歌德堡”號結了一個普洱茶緣,祈求“歌德堡”號之旅一路平安。
喝著廠里的普洱熟茶,皮特贊不絕口;喝青餅,他居然還喝得出不同泡之間的口感變化,這個“歌德堡”號的老外,這么短時間,理解普洱茶這么迅速,實在佩服。
之前寫的,勐海茶的一些特征,還是值得再次分享的,重新摘錄如下,作為一個點題,看看大家對勐海茶的理解或心得如何?勐海茶區實際還是比較豐富與復雜的,南糯就有很多寨子與山頭,而勐海勐宋也是很大的一個茶區,巴達、布朗,風格特征迥異,就更不用說了,所說“勐海茶的特征”,這個論點,粗中之粗的總結罷了。
重讀一下:
勐海茶,滋味醇濃,苦澀皆厚重,特別是有讓收藏家魂牽夢縈的,最具風格的“勐海韻味”,許多人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實際上,這種韻味可以用最簡單的詞匯描述:“協調性”,“苦澀味的協調性”。
勐海茶,苦澀味的協調性是好的,滋味濃,苦澀具佳,但苦味稍占上風,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為主,即通俗說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苦為余味,往往帶來清涼的感覺,回甘的感覺。澀為余味,由于收斂性的刺激作用,口腔會有失水的感覺,帶來的是燥的感覺,及其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濃,耐泡,許多茶友喝了,總覺得有什么不對,好像沒有“韻味”,為什么?
實則,這種茶的“協調性”不夠好罷了。
往往這些茶,有的,苦味不夠,偏甜,而澀味又來得太長,沒有韻味由此而生。
有的,只有苦,沒有澀,沒有生津,顯得空蕩,給人以寡水般的感覺。
還有的,苦澀皆薄,微甜,沒有力道,自然其韻味,只能是無味之韻味了。
從茶品內含物的說,主要是三大類物質,茶多酚(顯澀,兼有一定的苦味)、生物堿(咖啡堿為主,顯苦),以及氨基酸類物質(鮮爽度的來源)的配比,決定茶品的“協調性”,即韻味。配比合理,獨具韻味。
這里說“配比”,好像說是人為似的,實際上,是“茶區、茶種、天時、地利、人和”使然。
當然,通過合理的拼配技術,解決普洱茶的韻味問題,這是普洱茶精制加工廠的使命。有優秀韻味的配方普洱茶,受到茶友的親睞,這是普洱茶的魅力之一。
選在李文華的搜狐博客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bjzkbk.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