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傳統中醫藥對茶葉的保健養生功效一直相當推崇。“神農嘗百草,日迂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段文字首現了東漢《神農本草經》。意味著神農所代表的三苗九黎在長江上游開啟了對茶的藥用價值的探索之旅。
隨著中國茶葉在國外的擴散、流行,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曾稱贊,茶葉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英國,茶首先被定為“國飲”,每人年均飲茶2公斤以上;而美國食品與衛生部甚至把“綠茶”作為國民健康食品首選。
茶葉的保健功能多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清代以前,記載茶葉的500余種歷史古籍中,從不同角度介紹茶葉養生功效的著作有近90余種。例如:[唐]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還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也。”
顯然,萬病之藥,不是指茶可包醫百病,而是指其可強身壯體,清除體內毒素,增強體質。
科學家們利用現代分析技術對茶葉中以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為中心的多種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認為已知茶中有500余種成分存在,大多有益于人體健康。
1903年美國藥學家J.masenar就在<藥>期刊上載文稱:“茶有恢復元氣之效果,茶素有減少細胞組織損耗之性質。茶無不良后果,茶之作用猶如整理一紊亂之房屋,使之有秩序!”
另外,茶葉廣為人知的養生功效還包括:調節人體代謝及免疫功能、抗衰老及美容、抗腫瘤抗突變、抗疲勞抗輻射及除重金屬毒害、抑制有害微生物等。
飲茶頻率與茶的保健功效密切相關
科學研究證明除了茶葉有養生保健功效外,還發現飲茶頻率與養生保健有著密切關系。
美國Peters及其團隊對飲茶流行病學進行研究,經對806名男子調控其兒茶素飲用量,發現飲茶量與缺血性心臟病呈高度負相關,而每天多飲3杯茶可使心肌梗死發病率降低11%。
日本靜岡藥科大學富田勛教授對日本靜岡縣75個村鎮胃癌發生率進行調查發現,經常飲茶的金谷町川根町產茶區比伊豆半島(漁港及觀光地)胃癌發生率減少65%以上。
我國學者唐大寒等研究了飲茶對城市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影響,發現不飲茶組超重和肥胖人數占51.6%,偏瘦占12.1%,其余為合格者;但飲茶組超重只占36%,偏瘦占6.0%,體重正常者占58%之多。而每天5g適量飲茶者則介于二者之間。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bjzkbk.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