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馬古驛道“明洪武十八年(1385),麓川(今瑞麗)土司思倫法率眾10余萬人攻景東,打通臨滄地區通往景東等地道路”。緬寧(臨翔)至景東的驛道(東北線)由縣城起,經丙兔、五臺坡、璋珍、邦包,到邦東街,過瀾滄江嘎里渡入景東,沿途有新石器遺址、邦東古鎮遺址、嘎里渡遺址等古跡,境內古道東端并是緬寧佳茗忙麓茶的產地。從邦東街往北,經大石(云縣大朝山西鎮),到勐麻(云縣大寨),再到云州(云縣城),是當時鹽茶等大宗貿易往來的主要干道。雖然山川險阻,萬水千山,途中行旅艱難,既無舟楫之利,又無車馬之便,交通運輸僅靠人背馬馱,然商業貿易尚稱發達,流通亦暢。內、外貿易均備,國外運至緬甸臘戌、仰光;省內到云縣、耿馬、景谷、墨江、昆明諸地,向國外輸出茶葉,蟲膠等產物。當時馬幫盛極一時,擁有騾馬少則二、三頭,多則數百頭,大馬幫并配有武器。密林深處隨時可見“山間鈴響馬幫來”。
3、邦東古鎮遺址 距邦東鄉政府東北公路里程7千米的老邦東街,老邦東新石器遺址旁。民國年間在老邦東街設置邦東鎮,是當時緬寧縣除縣城之外的唯一的重鎮,集市繁榮。云州、緬寧通往景東的古驛道在此鎮交匯。其開市年代已無據可查,這里的客商以景東、鎮沅、云州、緬寧等地為主,其次是外地大宗商運馬幫偶有在集市上歇腳貿易。《緬寧縣志》記載:本縣市集“又次為邦東鄉之邦東街,以甲寅日為集,以鹽茶為大宗,上至勐麻大寨,下至戛里江渡,市場較為繁盛”。古鎮的街面至今可見百年來馬幫遺下的痕跡。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