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召:手工造紙的村子
曼召村189戶人家,有157戶從事傣族傳統手工造紙。
出了勐海縣城,往西南方向行駛17公里,就到了勐混鎮。曼召村位于勐混壩子北邊,離勐混鎮政府3公里。5月24日中午的曼召村,烈日高照,悶熱難耐。
記憶中的傣家吊腳樓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別墅式小洋房,十分氣派。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院子里和村道兩邊到處擺放著紙模,紙模上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紙,有的已經曬干成型,有的還是濕的。在陽光的炙烤下,構皮紙散發出陣陣清香。
屋里屋外,四處是傣族婦女忙碌的身影。她們熟練地把撈好紙漿的模具拿到屋外晾曬,又把已經曬干的綿紙收回屋里,來回奔忙。
曼召村的村支書巖光坎今年25歲,是西雙版納州最年輕的村支書。他曾在武警麗江支隊服役,18歲時就入了黨。雖然他第二天就要結婚了,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還是抽空陪我們在村里走了一圈,介紹傣家的構皮紙。
曼召村189戶人家,有157戶從事傣族傳統手工造紙。走進曼召村,就走進了紙的世界。每家每戶,院內門前,到處擺滿了紙模。作坊式的生產帶著古老的氣息,沒有機器轟鳴,沒有流水線。所有的程序都要親手完成。
構皮紙,與人們平時用的工業化生產的紙張確實有所不同。雖然看起來有點粗糙、有點難看,但構皮紙有自己獨特的品質——不僅韌性好,而且保存時間長,透氣、耐磨、耐用、不易破損。
曼召村的陳列室里,展示了大量的構皮紙制品。其中有構皮紙印制的保存了數十年的緬寺經書,外表看起來有些陳舊,但內頁仍然清晰可見,仿佛歲月停留。樹皮紙上的字跡十分流暢,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去。
勐海一帶,有很多關于諸葛亮的傳說。多年來,當地傣族一直有制作、點放孔明燈的傳統,而曼召村生產的構皮紙,一直是制作孔明燈的最佳材料。有時候,構皮紙也被生產隊用來記事、記賬。構皮紙以前還被當地土司用來頒布告示、公文、任職文書,制作民間祭祀用品,被文人用來寫詩作畫。
說來奇怪,偌大的西雙版納,那么多的傣族村寨,但在西雙版納,只有曼召村一帶生產構皮紙。
誕生于勐海這個著名的中國普洱茶之鄉,構皮紙注定要和普洱茶產生某種聯系。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