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可見各種咖啡店,但很少有連鎖茶館,這是為什么呢?
隨便拉一個數據來:
每100克某種咖啡 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16克、糖類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6克。多數能溶于水,或由于咖啡飲用方法,一般為粉碎咖啡豆的的懸濁液方式,更多、更容易攝入人體被吸收。
每100克某種茶葉 中含能溶于水的蛋白質只有2克、脂肪0、可溶于水的糖類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克。茶葉中的茶多酚是比較獨特的有益物質,并且沒有特殊味道。

咖啡因來的成癮和嗜好非常強,是茶葉和咖啡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樣重量的茶葉和咖啡豆,含有咖啡因的比例差不多,但由于飲用習慣的不同,茶葉浸泡飲用方式,人體吸收量比咖啡要低的多。
這是為什么咖啡能更流行的真正原因,也是可口可樂類飲料,包括某些快餐之所以風靡世界的主要原因。其中成癮性的咖啡因,以及 “糖” “脂肪” “蛋白質”,這幾個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表達的味覺滿足感,是針對動物的覓食神經反射,是無法抑制的 “食色,性也”。

進一步說,蛋白質,脂肪還能形成 氨基酸和各種酯,醚,酚等香味物質,在空氣中對人類嗅覺打招呼 “Hi,我這里有蛋白質,還有脂肪,聞聞,好香,快來吃我!~~”
而茶葉中根本不含脂肪,其中的香味物質也不代表咖啡因,糖,蛋白質,脂肪這四種其中任何一個。在綠茶里甚至還有用茉莉花熏蒸出來的花茶,在烏龍茶中則是靠發酵來增加香味,紅茶中依賴牛奶香精糖等增加誘人的香味。但這些,都不是茶葉本身含有的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的味道。

咖啡,由于含有很高卡路里,在傳播過程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可以用來當 “飯” 吃的。而 “綠茶” 喝過的都知道,不但沒能量補充,喝完很快就會感到饑餓 --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用感受。
另外,這些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在咖啡中,以及咖啡的飲用方法(烤糊,加奶,加糖,打碎粉末飲用等等)中,都比茶葉要表達的更豐富,也就更誘人!更成癮!
再加之,東方茶葉在發展文化和烹制方法中,更多傾向于文化的清,苦,淡,薄,澀,多是反動物覓食欲望的特點,某些茶葉還含有過量的單寧(尤其是粗制綠茶)等成分,反而會造成營養素吸收不利。

可以一言以蔽之,咖啡的飲用方法,以及內容物質,更符合動物欲望的基本需求,而茶的低糖,低蛋白質,低脂肪的反動物基本欲望的特點,導致了相比咖啡,茶就不那么流行了。
在茶葉首先被英國貴族選擇了去掉了大量苦、澀的紅茶(而不是綠茶)這個品種,再經過烹調改造,添加了大量糖,奶(看到咖啡流行的感覺了吧?),形成了更多人喜愛的英式紅茶,以及更后來,更香甜厚重的奶茶的出現,茶飲料才真正走向世界。

世界10大咖啡連鎖,都是在二戰后建立的,茶葉連鎖還在發展中,至少比咖啡要晚了50年。盡管西方已經進入熱量過剩,普遍肥胖的后工業時代,但不具有糖、脂肪、蛋白質優勢的(傳統)茶,還是很難形成世界級連鎖的,奶茶倒是有這個可能性,要怪,都怪人類的食欲太挑剔了。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bjzkbk.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