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勐海茶區,地形復雜,各自形成一些小范圍的生態系統。遍植于各生態系統中的茶樹,通過自然雜交、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豐富的具有獨特的植物學特征的茶樹品種,憑添茶林的多姿風彩。有野生型和栽培型二大種類。
?
勐海縣境內野生茶樹分布普遍,在西定、勐宋、勐阿、布朗山、格朗和等地均有分布。境內野生茶樹屬大理茶種,大都單株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區,從其分布規律看,從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野生性狀也逐次發生變異而不明顯。其性狀一般植株高大,樹姿直立或半開展,葉片較小,葉脈少而不明顯,葉面平整,革質厚而光滑,芽葉茸毛少,節間較長,葉緣鋸齒疏而不明顯,葉子后半部之葉緣常無鋸齒,葉芽輪次少。制茶品質較差,滋味苦澀,湯色淡薄??鼓嫘詮?。較典型的有樹齡1700多年的巴達茶樹王。
?
勐海的栽培茶樹品種統稱云南大葉茶,屬國家定名的普洱茶種。具有“葉肉厚實,芽頭肥大,發芽期早,白毫多,育芽力強,生長期長,內含物豐富”的特點。一年可發芽5~6輪,年生長期達300天以上,采摘期從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續將近9個月。茶樹新梢一年可長高185厘米,且芽葉重實,三級鮮葉混合芽重達0.7克;一芽二葉重達0.8克,最重達4.6克。據云南茶葉研究所測定,在相同條件下,衡量茶葉品質的主要指標水浸出物大葉種比小葉種高3~5%,茶多酚高5~7%,兒茶素總量高30~60毫克/克;云南大葉茶在云南境內北緯25℃以北地區生長的水浸出物為41~48%,茶多酚為30~33%,兒茶素總量為135~150毫克/克,而在勐海茶區(勐海地處北緯25℃以南)生長的大葉種茶水浸出物為45~48.75%,茶多酚為32~37.37%,兒茶素總量為136~180毫克/克。
?
按葉芽形態分類,縣內大葉種茶共有16個地方品種,即:勐海大葉茶、革質楊柳茶、大葉綠芽茶、大葉紅芽茶、大黃葉茶、大卵圓葉茶、大團葉茶、大葉茶、紅葉茶、弓形茶、楊柳茶、細團葉茶、細葉茶、早生黑葉、細黃葉早茶、紫娟茶。1974年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利用勐海的茶樹資源在境內開展品種研究,育成長葉白毫、云抗、云選、佛香等品系。云抗系列品種耐寒性較勐海大葉茶強,能在冬季氣溫-4.5~-5℃內安全越冬。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bjzkbk.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bjzkbk.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