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混鎮、布朗山鄉、巴達鄉、西定鄉、打洛鎮、勐滿鎮、格朗鄉、勐海鎮、勐宋鄉、勐海阿鎮、勐往鄉、勐遮鎮等12個鄉鎮17個村寨,按照統一的普查科目對古茶樹、古茶園和野生大茶樹資源進行全面認真細致的普查,基本摸清了古茶樹、古茶園資源的家底和現狀。
?
全縣古茶樹資源豐富,有栽培型、野生型和近緣植物。全縣12個鄉(鎮)都有古茶樹的分布,大部分是分布在山區半山區,海拔1300米至2060米,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全縣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古茶園面積共46216畝,面積最大的是勐混鎮賀開村委會,有7240畝,集中連片,保護完整。樹基部圍在2米以上的大茶樹2株,調查材料84份,壓制臘葉標本27份,壓制附生和居生在古茶樹上植物標本4份,取土樣12個村102份,采制蒸青樣6份,攝照片 400多幅,采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原始資源;
調查了解了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的飲茶習俗。普查小組還主動為當地解決一些茶葉加工、古茶園管理等實際問題,宣傳古茶樹保護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知識。
古茶樹品種資源
該縣古茶園大部分分布在森林覆蓋率高、生態良好的環境中,海拔1400─2060米之間。如勐混鎮賀開、巴達鄉曼邁、章朗,打洛鎮曼夕等,古茶園集中連片,樹高2米以上,樹勢較強,樹干灰白,多數茶園都有檞寄生和桑寄生。群眾把茶樹分為有家茶、野茶之分,還有甜茶、苦茶、澀茶等區別。通過調查,共發現茶組植物3種,野生近緣種1種,還有1份材料待簽定。
1、栽培型茶樹
古茶園中栽培型的主要是普洱茶種(C.assamica)。布朗山鄉的班章村委會老曼娥和布朗山鄉的曼糯分布有苦茶變種(C.assamica.var.kucha)。從葉型可初步劃分為長橢圓形和橢圓形兩種;從芽葉色澤可劃分為綠芽和黃芽。古茶園的地方品種可稱為勐海大葉茶、勐海苦茶、勐海大白茶等。在大面積栽培型茶園中,以勐海大葉為主,其中尤以班章群落、曼夕群體、章朗群體和曼邁群體為好。這些地方的群體品種特征特性較一致,當地群眾長期以來自采自制習慣,制曬青品質均優。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